我院开展胸痛中心建设相关知识培训
本网讯:(覃宏恩 文/图)11月7日至8日,我院由医务部牵头主持,在1号楼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举办胸痛中心建设相关知识培训班,对心血管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介入室等胸痛核心科室全体医生和护士200多人进行了培训。
培训由医务部副主任徐锐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讲述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基本概念,时间统一管理和相关管理制度”;心血管内科一区主任洪泽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讲授了“胸痛中心救治流程、转运流程”;廖征泉主治医师讲述了“ACS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最新的STEMI.NSIEMI/UA诊治指南”;心胸外科副主任刘成昌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讲述了“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呼吸内科二区主任许承琼主任医师/教授讲述了“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急诊科副主任韦武延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讲述了“基础心肺复苏”;功能科心电图室主治医师谭丽讲述了“急性心肌梗塞典型心电图表现”;急诊科护士长温信贤讲述了“胸痛数据的采集及数据库填报”等方面的内容。此次培训,不仅进一步规范了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疾病的诊断治疗,而且有效提升了医务人员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治疗水平及应对突发危重疾病的急救能力,进一步加快推进了我院胸痛中心的建设。
据悉,胸痛中心是通过各级各类医院及医院内多学科(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影像科、功能科、检验科等)合作及区域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力,减少误诊或漏诊,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以往胸痛诊疗,从患者拨打急救电话到院前急救,到来院检查、缴费、谈话、手术等,时间跨度较长,明显延误患者的治疗。而胸痛中心成立后,我院和市内各级医院建立了协作诊疗机制,急诊、心内科医生24小时值班,导管室24小时待命,来院就诊的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医院将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争取在最快时间内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拨打“120”的急性胸痛患者可以在救护车上进行心电图及心肌标记物等检查。急救医师将心电图发送至“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并拨打胸痛中心电话,心内科值班医生马上做出初步诊断。一旦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将在救护车上完成给药,到达医院后可立即送入导管室手术。这一过程大大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急危患者的救治时间。胸痛中心的建立,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建立了生命通道,是一项真真正正的“惠民利民”工程。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