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
教学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教育>教学动态

教学是愉快体验

来源:覃家德 作者:教务部 发布时间:2016/04/19 【字体:

                                     

——我的教学体会

覃家德

    日月穿梭,光阴流逝。回想起从事多年的教学活动,留在我心里的全是美好回忆。下面谈谈我对教学活动的粗浅体会。

     首先是自己热爱教学工作,享受教学活动及过程,不喜欢则会变成苦差事。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我从事教学相关活动也已经20多年,从小就很享受教学这种活动,从中学开始,每年寒暑假我都从事家教类相关工作,虽然没获得什么经济酬劳,但每当看到自己辅导的学生不断进步时心中就激动不已。有个很奇葩的例子,多年前我辅导的一个侄子,读大学的时候,从大二开始每年参加全国挑战者杯竞赛,年年获奖,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第一年三等奖、第二年二等奖、第三年一等奖,毕业的时候学校老师竟然动员他延迟毕业再多读一年,这样可以多参加一次竞赛为学校争光,听到这种事情觉得很欣慰。对教学的热爱一直延续到我参加临床工作及临床带教,我一直兢兢业业。

     多年的临床带教,让我深深体会到,其实学生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不就是自己的侧面反映吗?教师教得好、对学生好、为人师表,学生就会很高兴,如果对教学马马虎虎、不重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不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困惑,学生会表现很郁闷。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学生的态度就是老师的态度的反映,态度是可以感染的,积极的老师会让学生更积极。

     可能有人觉得教学工作又苦又累,无利可图,在我看来则是教学相长,能够以此为乐,而学生也非常乐意我带教,以前很多同学入科实习都指定我带教,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鞭策,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与学生建立双赢关系,如果我们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学生往往会有抵触情绪。我通常会明确告诉实习同学:来这里实习,每天必须保证有一到两个小进步,我的任务就是保证你们的进步,每天都会选择一两个临床中碰到的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给你们讲解清楚,让你们能够举一反三,听了课你们就应该努力学习和工作,应用讲过的知识积极指导临床实践。实习同学一方面能学习理论知识一方面又有实践机会,体会自己的进步,都表现积极,而我也通过讲课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及发现临床问题的敏感度。

     因为经常带教,要给实习同学讲课,而同学们也经常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临床问题,有时候还要求讲得通俗易懂易记忆,这就不断锻炼自己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记得刚开始参加临床工作进行实习带教时,有个卫校的实习同学(这是不能跟医学院的本科生比基础的),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脑萎缩?”不管怎么讲理论都似懂非懂,后来我换了个说法:“脑萎缩嘛,就像一个18岁的大闺女,丰满红润,到了80岁就会满脸皱纹,脑萎缩就相当于脑子老了,像老年人的脸一样,长皱纹皱巴巴。”这一下子全董了。后来我发现把医学问题变成简单易懂的问题更受学生欢迎。这种表达方式同样适用于患者及家属,有一次,半夜凌晨2点多,一个河北张家口市委党校的患者家属打来电话说家里有人得了脑积水,已经到一些大医院看过,但他们对脑积水不是很明白想向我进一步咨询,我想对不懂医学的普通百姓我就得用朴素语言给他解析,所以我解析:脑子就像人一样,每天都尿尿,每天尿量大约500ml,尿出来的这些尿脑子还要喝回去,保持平衡,如果尿出来的尿不能及时喝回去,就会越积越多,就变成脑积水,有点像前列腺增生影响排尿导致膀胱尿潴留一样。以这种方式解析,家属表示很容易明白。

 教学一旦变成了一种习惯,就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学会促进我与病患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事情很偶然,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没有实习生可带教,但是我觉得既然教学成为一种习惯,就不能停下来,去哪找学生呢?我手上没有任何资源,只有病人。我就把病人及家属当成我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医学科普宣教,把难懂的医学知识尽量讲得浅显易懂,甚至有时用卡通形式,让他们感觉到明明白白得病,知道怎么配合日后的治疗,很快,我与病人的关系就变成了朋友关系而不仅仅是医患关系,病人对我的工作更加合作,病人在我这里不仅仅治疗疾病还得到相关疾病科普知识,连不是我主管的病人都主动要求我管。我把这个习惯带到了北京。我在天坛医院进修的时候,我没学生可带,我又把我管的病人当学生,每天下午下班后抽时间给他们上课,讲相关疾病的科普。很快病人及家属都叫我老师,与我成为好朋友,对我的工作非常认可,而且经常有家属想方设法表达感激之情,有时候真的盛情难却,就连一起进修学习的学员都非常认可我的工作。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个内蒙古病人的家属说要选择我给病人做手术,原因是术前我给他们讲课讲得好,他们觉得我的技术应该不错,这个病人家属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当时可能没注意我仅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进修生。由于经常给患者及家属讲医学科普,而且工作也非常卖力,久而久之,患者及家属对我的信任就建立起来了。即使是在我进修结束后还不断有病人及家属打电话给我咨询一些医学问题,甚至有些问题根部就不是颅脑问题。

     这种习惯让人难以停下来,所以不知不觉中自信心就逐渐增强了,对讲课不会有什么恐惧感,留下的只是享受。我在北京三博医院学习的时候,与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主任一起学习,在学习脑血管精细解剖的时候很多学员感觉难以理解,我自告奋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给大家进行讲解,效果很好,大家觉得容易理解,后来连续几天大家邀请我讲了几节解剖示教,大家围着一台显微镜看我示教,这给我极大的自信,毕业典礼的时候,北京三博医院张教授笑着对我说:“小覃,三博不但不应该收你的学费,还应该给你发工资,要是你在我们三博一定会成为大师。”这样的评价确实太高了,超乎我想象,让我受宠若惊,但还是给了我莫大的自信。后来,三博医院邀请我在2015年的神经外科论坛上发言做报告,我就把它当做是教学活动来锻炼自己,在我前面做报告的是国际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Juha教授,但我竟然没有怯场,这令我自己很惊讶,我觉得这是对我长期教学活动的一种回报与鼓励,会后我的老师北京三博医院的钱教授对我说:“小覃,给你这样讲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这给了我更大的自信心。

 以上所说的都是我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点滴事情的真实反映,本人学识浅陋,错漏难免,但我保证真诚,谁能保证自己的人生不犯错呢?

 医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驶入快车道,能够成为市一医院教学队伍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相信医院的教学工作必定会越来越好,这将惠及千万家庭。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