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医博士 | 杨丕坚:逐梦前行,用“心”治“糖”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钦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现有博士16人,他们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科研成果累累,精于医疗管理工作……在各个专科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为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医疗中心增势赋能。我院将陆续对他们进行推介,讲述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担当作为和奋斗风采,以飨读者。本期推介内分泌科副主任杨丕坚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杨丕坚,中共党员,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杨丕坚博士(左四)荣获“十佳科室副主任”,党委书记潘志坚(右一)、院长陆永光(左一)颁奖
解除“心结”,解决“糖”痛
“血糖控制得好的患者,心态大多是积极的,生活方式良好,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杨丕坚博士说,糖尿病患者往往有很多心理负担,如饮食上受限制、他人的议论、各种并发症等,医生治疗糖尿病更像是“授人以渔”,让“糖”友们学会与“糖”共舞,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杨丕坚博士(左)为群众看诊
“我现在按时打针吃药,血糖很平稳,生活质量也高了“,一名“糖友”高兴地向杨丕坚博士“分享”自己的治疗效果。可在刚开始治疗时,这名患病20余年的糖尿病患者,之前因为害怕胰岛素“上瘾”,一直抵触打针,所以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对于这种情况,杨丕坚博士并没有立刻给他用药,而是先详细了解他的病史、生活习惯等。杨丕坚博士说,“胰岛素上瘾”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使用胰岛素是为了更好地降低血糖的作用。杨丕坚还给他科普了先进的注射方式以及其他坚持控糖治疗效果比较好的几个病例,患者也消除了心中的疑虑,积极配合治疗。
科学控“糖”,亦可“转逆”
目前群众对糖尿病的认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发现高血糖也没有认真对待,错过早期治疗“时间窗”。二是很少甚至没有进行监测血糖。三是没有进行早期筛查。另外,得了糖尿病是不是终身打针吃药?杨丕坚博士表示,要根据个体化情况而异。目前医学界认为,有些些患者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管理,及时进行降糖药物治疗等措施,糖尿病是可以‘逆转’的。
▲杨丕坚博士进行科普讲座及学术发言
杨丕坚博士目前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为约200例患者进行“逆转”治疗,获得群众好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胰岛素输注和精细的剂量调整,短期内强化治疗后,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有50%—60%的患者治疗后能获得1年以上的“缓解期”,即使血糖很高,也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杨丕坚博士(左坐者)到企业为干部职工解读体检报告
“掌”控血糖,随时关注
▲“掌上”管理患者血糖
糖尿病患者,多数时间都需要靠自己进行“血糖管理”。因此,自测血糖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调整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患者自测血糖数据可视化、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帮助患者在自测血糖的过程中,获得医护人员专业指导,提高血糖达标率,杨丕坚博士创新使用互联网软件对“糖友”进行血糖管理。在手机上安装APP即可使用,很便捷,且不增加患者额外的费用。血糖数据就会实时自动上传至血糖管理系统,杨丕坚博士实现了对“糖友”们的全天候管理、全生命周期关注。另外,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绑定其他亲友的血糖仪,同步接收他们的血糖数据,实现“家人共管”模式。
▲杨丕坚博士在学术会上授课
杨丕坚博士目前主要从事新发2型糖尿病缓解逆转及院外血糖管理相关研究,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曾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患者的康复是我们的责任和不断前行的动力……”杨丕坚博士表示,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为患者解除病痛,让杨丕坚博士感到欣慰地是,很多“糖友”在他的诊治及指导下,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杨丕坚博士治疗的“糖友”血糖达标率达到70%以上,达到国家要求的血糖达标率。
▲患者给杨丕坚博士(右二)送锦旗
在“糖友”们的眼中,杨丕坚博士不仅仅是一位医生,更是照亮他们生命的那一束温暖的“光”。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